工薪族需反思 為何你工作3年月薪還沒過萬?

訊石光通訊網 2016/2/4 11:16:05

  工薪族需反思 為何你工作3年月薪還沒過萬?

  有一些職場新人進步特快,可能1年的工作經驗不到卻成為了具有3年甚至5年工作經驗的上級領導。

  還有另外一種現(xiàn)象,大部分的職場新人工作都很努力,但似乎一項工作做了很久依舊沒辦法從平庸到優(yōu)秀,最后成為淪為上面現(xiàn)象中3年、5年的工作經驗平庸者。

  基于上面2種現(xiàn)象,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工作經驗其實并不是你工作能力談資的資本,那么相反,作為職場新人也可以成為這個崗位或者行業(yè)的標桿。

  那么你的職場生涯如何才能邁上一個新臺階你的個人能力如何在更快的時間快速成長?究竟是什么因素決定你能否能在這個崗位或者行業(yè)成為標桿,建立卓越的貢獻?

  “心理學家Ericsson的研究發(fā)現(xiàn):決定偉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關鍵因素,既不是天賦,也不是經驗,而是『刻意練習』的程度。”

  刻意練習這個觀點,在《哪來的天才》這本書里面提到,還有另外兩本書是一脈相承的,成才三部曲:《異類》、《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哪來的天才》三本書里面有進行非常詳細系統(tǒng)的介紹,大家有興趣有空可以看看。

為了更快讓大家了解這三本書的大概,我把“刻意練習”這個觀點總結一下,我相信這個觀點能解決大部分職場新人的一些困惑以及多年工作經驗者依舊平庸的困惑。

  為了更快讓大家了解這三本書的大概,我把“刻意練習”這個觀點總結一下,我相信這個觀點能解決大部分職場新人的一些困惑以及多年工作經驗者依舊平庸的困惑。

  “刻意練習”的核心假設是:專家級的水平是逐漸地練出來,有效進步的關鍵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務讓受訓者按順序完成。這些小任務必需是受訓者正好不會做的,但是又正好可以學習掌握的。

  關于刻意練習這個概念主要提出了3個步驟:

  1跳出舒適區(qū),只在“學習區(qū)”練習

有很大一部分人會經常說這些話“這件工作太沒有意思了,每天只是重復這樣的流程而已......”這就是處在舒適區(qū)的人,雖然掌握的技能能夠應付每天的工作,但是僅僅是個及格而已,處的時間越長,溫室效應的慣性越大。

  有很大一部分人會經常說這些話“這件工作太沒有意思了,每天只是重復這樣的流程而已......”這就是處在舒適區(qū)的人,雖然掌握的技能能夠應付每天的工作,但是僅僅是個及格而已,處的時間越長,溫室效應的慣性越大。

  就像一個可以落地的小孩子,爬是他的能力范圍內可以做到的,爬到一定時候(能力上升到一定階段),如果他不站起來(很多人遇到能力瓶頸就是這么回事:“想不到原來可以站起來”),這個小孩將會永遠學不會走路。

  2 大量重復的練習,從不會到熟練

  我們意識到需要跳出舒適區(qū),做一些超出一點我們現(xiàn)有能力范圍的事,這較比在舒適區(qū)里的會相對痛苦一點,因為你需要去多付出些思考以及做曾經沒做過的事。進入學習區(qū)的過程剛開始肯定是做的不好的,這里的秘籍就是重復性的練習。

  依舊用上面那個小孩子來舉例:小孩子學走路不是一邁開步伐就學會的,我們自己的經歷告訴自己,學會走路是不斷跌倒才學會的,而且那個階段走路先邁左腳還是右腳都是一個深思熟慮的思考過程,盡管對于成年人來說走路可能就是下意識行為。那是因為走路這件事通過曾經的大量重復練習已經非常熟練了,變成了我們舒適區(qū)內的事情。

  假設在走路這件事再重復上面的第一個步驟跳出舒適區(qū),會怎么樣?

  首先跳出舒適區(qū)意味著進入學習區(qū)會變得相對痛苦,走的學習區(qū)就是跑,大量的重復跑,熟練之后可能就是一個專業(yè)的百米運動員了。這就解釋了大量的刻意練習是可以讓你變得更有競爭力的。

  3 持續(xù)獲得有效的反饋

  我相信一個優(yōu)秀或者具備優(yōu)秀潛質的人一定是擁有高度的自檢行為的,處在學習區(qū)意味著就是重復性的犯錯然后逐漸通過反饋把錯誤修正,成為優(yōu)秀便是不斷把學習區(qū)再次變成舒適區(qū)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不斷接收到“自己還可以再進步”的反饋。比如前段時間我們公司連續(xù)性重復地做一個營銷活動,我告訴他們你們每天根據用戶數(shù)據指標,自己每天所耗費的時間指標來接收“自己還可以再進步”的反饋,通過這些反饋修正微小的細節(jié)。把細節(jié)做好重復性檢測進而再跳出舒適區(qū)。

  對應到相應的工作場景:假設我是一個網站的內容編輯,我每天的工作就是重復性的挑選文章——編輯(標題、排版、引流)執(zhí)行這2個流程,當我重復一個月后,這件事閉著眼睛都能做完達到非常熟練后,這個時候有大部分人可能開始抱怨“這件工作沒意思,學不到什么”,如果要讓自己快速成長,其實這時候你應該跳出舒適區(qū),學習一下挑選的文章怎樣才是用戶感興趣的(用戶需求),把這件事重復做通過外部或者自己的觀察反饋,不斷修正細小的問題,這個時候你可能就非常了解你的目標用戶需求了。非常熟練地挑選文章之后你再進入學習區(qū),知道用戶需求之后你應該學習一下文章排版,內容的包裝,這個時候你已經有意識地往用戶體驗這塊去做了。持續(xù)性的堅持,到最后你可能就發(fā)展成一個產品經理了。其實這種每天發(fā)覺自己再進步的感覺是妙不可言的。不信?你們不妨試一下!

  刻意練習這個概念用一張圖表示就是:

如果2015年你已經跳槽過多家公司了,并且每次跳槽都是拿上次同等或者低于上次的薪資,我想這張圖對你應該有一定的啟發(fā)作用。畢竟可能反應出的是每次你跳槽都是從一個舒適區(qū)跳到另外一個舒適區(qū)而已。

  如果2015年你已經跳槽過多家公司了,并且每次跳槽都是拿上次同等或者低于上次的薪資,我想這張圖對你應該有一定的啟發(fā)作用。畢竟可能反應出的是每次你跳槽都是從一個舒適區(qū)跳到另外一個舒適區(qū)而已。

  刻意練習這個觀點確實很好的總結了我想傳達給大家的信息,因為在我還沒接觸到這句話之前,我就是一直這樣做的,這也是基于自己的工作習慣以及生活思考所感受到的。但是我覺得在這個時代是這個觀點是并不完善的,“刻意練習”確實可以讓你變得比大部分人更優(yōu)秀但是還是很難成為這個行業(yè)的標桿或者偉大的象征,所以我想補充的是另外一個觀點:

  在這個所謂的互聯(lián)網時代,要想在一個行業(yè)成為頂尖的人物除了刻意練習以外還得進行深度思考。

  這個年代為什么特殊了?在過去,也就是互聯(lián)網還沒有發(fā)展的時候,每個個體之間的聯(lián)系是極度疲乏的,也就意味著信息是少量低下的,那時候的人們在工廠里面好好努力工作,便有機會可以成為優(yōu)秀的企業(yè)家。

  那么在今天,我們所說的信息爆炸,其實本質就是互聯(lián)網的無邊界性,信息透明,每個人都知道誰誰誰在做什么,造成這個時代所有的事物迭代非常快。由于“刻意練習”是一種已知的方法論,所以每個人都是可以通過這種方法來做到的。因為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刻意練習就不完全具備讓你成為偉大象征的關鍵條件。

  最好的印證就是,那一年全世界人民的手上可能都是諾基亞,也就突然間諾基亞就倒下了,蘋果的崛起便是一個最好的論證,并不會因為你專注做的這件事情比別人做的多你就能永遠不敗(諾基亞這件事只說現(xiàn)象不論細節(jié))。

  那么什么是深度思考?從某一方面說深度思考就是表示遠見,但在我看來深度思考應該是一種思維體系。

  為了解釋這個觀點,我給大家看一幅圖:

我們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樹木,越粗大的樹根基越長,扎根越深,根枝交叉越多,從植物科學角度來講這是生命的一種保護機制,當然講這個不是要講一些小時候課本老掉牙的故事:經歷磨難才能更好生存什么的。

  我們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樹木,越粗大的樹根基越長,扎根越深,根枝交叉越多,從植物科學角度來講這是生命的一種保護機制,當然講這個不是要講一些小時候課本老掉牙的故事:經歷磨難才能更好生存什么的。

  我想講的是:越是偉大的人他的思維體系就越像大樹的樹根,代表著能夠自完善的知識體系,并且每個知識體系是相互聯(lián)系的。所以,一些大公司他就必須要不斷地衍生其他產業(yè),因為扎的越深,各種根枝相互連接越多。

  什么叫自完善的知識體系?其實就是自主的一種知識延伸。

  比如,在我看《哪來的天才》這本書時,我了解了“刻意練習”這個觀點,然后我就會聯(lián)想到并理解傳統(tǒng)企業(yè)的轉型一定是很困難的,為什么呢?因為傳統(tǒng)企業(yè)的員工大部分是在舒適區(qū)里面待了非常多年的老員工了,他已經習慣了舒適區(qū)的安逸與輕松了,所以傳統(tǒng)企業(yè)轉型肯定就困難啊,畢竟沒人愿意轉型嘛。但是不轉型,舒適區(qū)的人怎么能夠戰(zhàn)勝學習區(qū)的人呢?這幾十年的基業(yè)注定要失敗的嘛。

  所以把這兩件事聯(lián)系起來:傳統(tǒng)企業(yè)要轉型就要從局部并且關鍵是從一些學習區(qū)的人開始轉型。從表面上看刻意練習這個觀點跟傳統(tǒng)企業(yè)轉型困難這件事幾乎找不到任何聯(lián)系,但是由于你的自主完善知識延伸,最后卻能把看似不相關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

  其實這整一篇文案也是一種深度思考的結果,從最開始的我的同事跟我抱怨“每天重復這件事情沒有意義”這種客觀的事情,基于自身的工作經驗告訴自己這并不是沒有意義,再聯(lián)想到這種情況其實也是普遍的職場情況,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原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刻意練習這個觀點或者找不到學習區(qū)在哪,那如果找到了是不是就能成為這個行業(yè)的標桿偉大的象征?也不一定會畢竟這個年代變化太快了還得需要深度思考。所以你看啊,這就是一種思維體系,從細小的事物衍生到其他方面,就像樹根越扎越深,越是深的樹根,根枝就交叉越多連接越多。就等同于你思考的越深,你的思維體系會越完善。

  所以深度思考是一種思維體系,這種思維體系跟你的生活經歷有很大關系,其實很多事情大自然比我們人類聰明多了,它早就告訴你了,深度思考就像大樹的樹根,越大的數(shù),樹根延伸越長交叉越多。同樣,我們在說一個人有沒有見識的時候,其實有時候還真不能取決于他看過多少山,經歷過多少人,多少事,因為歷史的重復性以及大自然一些微小的事情有時候就能告訴我們很多經驗,關鍵還得看他的思維體系。

  總結:

  01 當發(fā)現(xiàn)自己很久沒有進步,覺得遇到能力瓶頸的時候,想一下“舒適區(qū)”這件事是不是真的做熟練了,一旦做熟練了就不要停留馬上進入學習區(qū)。

  02 我們一直用錯了一個詞叫“工作經驗”,工作經驗不等于工作歷史,一個工作歷史3年甚至10年的人,他的工作經驗可能才100小時,相反一個職場新人工作歷史一年,也許工作經驗有1000小時。所以在我面試的時候我從來不問應聘者什么時候出來工作,只問做這件事做了多久學到什么。

  03 每個人的思維體系都在成長包括自己,馬上就是新的一年,希望這篇文章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fā),同樣希望明年的自己能得到更多同行的交流機會以及一些前輩的啟發(fā)。愿明年所有人都能夠更快的成長,更好的生活!新年快樂!

  來源:58眾籌網

新聞來源:騰訊理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