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與山東大學合作,設計并構建了一種實時監(jiān)測裝置用于探究周期極化鈮酸鋰(PPLN)晶體的鐵電疇反轉動力學,并通過設計新型微納電極結構,獲得更高成核密度,用于制備高精度、高靈活性的周期極化鈮酸鋰晶體,為量子通信、光電對抗、激光顯示、生物檢測等領域的應用帶來新的契機。
該研究成果發(fā)表在國際著名期刊《Small》(JCR一區(qū),IF=13.281)上,文章第一作者為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與山東大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生劉齊魯,通訊作者為研究院王東周副研究員、劉宏研究員和山東大學桑元華教授。
圖1 實時監(jiān)測裝置圖以及實時監(jiān)測結果
光學超晶格晶體是一種重要的非線性光學頻率轉換晶體,具有頻率轉換效率高、設計自由、體積小、成本低等優(yōu)點,可以實現(xiàn)基質晶體透光范圍內任何波長的激光輸出。基于鈮酸鋰鐵電疇的光學超晶格結構(周期極化鈮酸鋰,PPLN)是非線性倍頻、合頻、差頻、光參量振蕩應用的重要器件,廣泛應用于量子通信、光電對抗、單光子成像等技術領域。但是由于疇結構調控動力學不明確,實現(xiàn)精確的超晶格結構一直是制備特定光學應用的主要障礙。
如何實時監(jiān)測鈮酸鋰光學超晶格的制備過程,探索疇生長動力學以獲得高精度的超晶格結構是關鍵問題之一。
圖2 普通電極與多孔電極結構局域電場有限元分析
為了研究鐵電疇反轉動力學,針對固體透明電極外加電場極化方法在高溫下的極化過程監(jiān)測,團隊設計并構建了一套簡便的實時監(jiān)測系統(tǒng),用于原位觀察鈮酸鋰周期極化過程。針對實時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高精度監(jiān)測,作者討論了不同極化狀態(tài)下的疇成核、生長和全局監(jiān)測。
結合有限元分析,疇的成核和生長與電場分布密切相關。團隊提出了一種多孔電極結構,可以更有效、更可控地利用局域電場,從而獲得更高的疇核密度和更高的均勻性。采用多孔電極結合實時監(jiān)測系統(tǒng),獲得了2 mm厚的高質量PPLN晶體。采用單共振光學參量振蕩技術實現(xiàn)了1064.2 到3402.4 nm的非線性光轉換,非線性光效率高達26.2%。這項工作為精密超晶格結構的制備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圖3 普通電極與多孔電極結構以及極化結果比較
本工作得到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濟南高新區(qū)、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濟南市“5150”引才倍增創(chuàng)新人才項目的支持。 論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2202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