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聯通混改的消息已經塵埃落定,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的參與,堪稱史上最豪華陣容。其中,騰訊投資高達110億元,百度投資70億元,阿里巴巴投資43.3億元。
日前,中國聯通在公告中稱,總的募集資金不超過約617.25億元,用于優(yōu)化4G網絡、建設5G網絡以及實現創(chuàng)新業(yè)務規(guī)模突破。14家投資者中,互聯網和IT企業(yè)占了8席,還包括滴滴出行、網宿科技等公司。
在此之前,中國聯通已經與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合作開展業(yè)務 。不過,此次入股后更多的細節(jié)中國聯通尚未有披露。
8月23日,阿里巴巴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非常高興參與中國聯通混合所有制改革。“具體詳細情況,請參考中國聯通公告。”
另一邊騰訊公司投資者關系部在回復本報記者的采訪郵件時稱,中國聯通與騰訊一直都有合作,比如大王卡。“我們在業(yè)務方面簽訂了框架協議,未來會進一步探討具體細節(jié)。”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盤和林分析指出,對聯通而言,混改所帶來的戰(zhàn)略投資不僅帶來了豐裕的資本注入,為夯實企業(yè)競爭力備足了糧草。對于互聯網巨頭來說,不僅可借此次混改介入電信業(yè)務的預期,還可收獲聯通龐大的客戶群,“借道”意圖明顯。
未來,兩方的合作模式可能會從大數據、云計算、政企服務等著手,這些領域互聯網公司和中國聯通存在互補的可能。
流量即用戶
與互聯網的如日中天相比,如今的運營商業(yè)務足以用冷清來形容,且漸漸成為了互聯網的流量管道。近年來,中國聯通已經從多方嘗試,進行新的業(yè)務探索。
去年10月,中國聯通聯合騰訊推出了騰訊王卡,用戶可通過最少19元/月的價格,實現騰訊系軟件全線免流量。涵蓋的應用包括了微信、QQ、騰訊視頻、王者榮耀等,甚至還包括斗魚、熊貓直播等非騰訊系應用。
隨后,中國聯通又聯合阿里巴巴推出了螞蟻寶卡,其功能和騰訊王卡類似,支付寶用戶使用客戶端線下買單可獲贈流量。百度、滴滴、今日頭條等多家互聯網公司都與聯通在這一項目上展開了合作。
看起來,騰訊、阿里等公司是以較低的價格批發(fā)了大批流量,然后再低價賣給用戶,目的在于提高自己公司應用的使用頻次和活躍度,從而增加用戶黏性。然而,中國聯通大力推廣的流量卡并沒有給利潤帶來多大增量。
這一合作模式在運營商與互聯網公司之間屢試不爽,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也都推出了類似的產品。
但是,用戶在使用時其實也面臨著門檻。以螞蟻寶卡為例,支付寶根據用戶綁定的手機號碼,判定他是否為聯通用戶,并分別給予不同的優(yōu)惠。聯通老用戶必須使用支付寶在線下付款,每一次付款完成后才能獲得聯通贈送的10MB流量,每月最多100MB。
資深電信行業(yè)觀察人士馬繼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類似的流量卡實質都是在做跨界營銷。運營商借助互聯網的手段,解決了用戶推薦的問題,并培養(yǎng)了用戶的使用習慣。但是,一定程度上也會造成流量資費的快速下降。
另外,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支付寶和中國聯通都有開拓三線以下城鎮(zhèn)地區(qū)用戶的訴求,通過流量刺激三線以下城市用戶,完成“拉新”工作。目前,一二線城市的移動支付滲透率已經較高,移動支付的下沉正在成為第三方支付公司亟需解決的問題。
宣布與聯通合作之前,支付寶基于同樣的目的,也與中國電信合作,上線了電視紅包項目。對于支付寶和中國聯通而言,三線以下城市的移動互聯網用戶總量大,且正在完成4G升級過程,其目的在于“農村包圍城市”。正所謂,聯通流量需求的背后,實則是海量用戶。
技術層面合謀
與聯通混改大的方針相比,流量拉用戶的生意簡直微乎其微。
此前,中國聯通已經分別與騰訊和阿里巴巴成立合作運營中心,布局開展創(chuàng)新業(yè)務。兩個運營中心按照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支撐和扁平化運營管理要求來運營,分別對接阿里、騰訊,承擔產品設計、活動策劃、生產運營、技術研發(fā)、稽查結算等工作。
有接近聯通的運營商人士向記者表示,聯通的優(yōu)勢不在于C端,在于線下重資產、政企服務、供應鏈渠道和大數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和互聯網公司之間可以開展更深入的業(yè)務創(chuàng)新,無論是騰訊的微信、游戲,百度的搜索和人工智能,還是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支付寶等等。此外,例如車聯網、云計算等領域也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
工信部公開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手機網民已超過11億。平均每個手機網民消耗的流量高達1591M,同比增長125%。顯然,隨著4G網絡的普及,國內運營商移動數據流量呈現爆發(fā)式增長,也對互聯網公司的運營能力和數據存儲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阿里巴巴已經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三家運營商建立了戰(zhàn)略合作。合作領域涵蓋了基礎通信服務、新興領域、信息基礎設施、營銷合作等。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與中國電信的合作層面更深,雙方在協議中稱,還將在電子商務、安全、云計算、農村渠道、終端和物聯網、企業(yè)采購等更多業(yè)務上合作。
前述運營商人士認為,BATJ互聯網巨頭的業(yè)務都需要依賴基礎的通信能力,運營商的長處恰好是基礎建設,二者可以更好結合。“運營商的技術儲備也很強,未來共建實驗室,開發(fā)新技術都可以。還有一點是渠道共享,比如聯通的營業(yè)廳都鋪到鄉(xiāng)鎮(zhèn)了,線下有很重的資產,互聯網公司都是輕應用。這些渠道也可以用作電商、物流業(yè)務。”
不過,看似美好的藍圖也需要實質去落地才能實現。聯通公告顯示,騰訊總共投資110億元,占股5.21%。另外,百度占股3.31%,京東占2.36%,阿里巴巴占2.05%。對于如何主導業(yè)務的融合,又如何調動各家互聯網公司的協同,尚沒有答案。但是,這卻是其決定作用的一環(huán)。
從各互聯網公司的低調可以看出,由于股份不多,也不會有很大的話語權,在合作中更多起到配合作用。馬繼華認為,中國聯通希望依靠互聯網巨頭解決自身的短板難度很大。另外,公司之間文化理念和話語權的沖突,都面臨著考驗。真正的改革和新的融合,將是一個較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