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石光通訊咨詢網】2011年2月的一個早晨,我在巴塞羅那郊外一家酒店門口,急著趕去全球移動通信大會現場采訪。10分鐘過去了,還打不到出租車,酒店和會場之間的穿梭巴士要20分鐘才能到。眼見一輛出租車被一個亞洲面孔的男士攔走,我沖上前去,很不禮貌地冒出一句中文:“請問您是去通信展會場嗎?”
話音剛落我又已經開始后悔了,一是這么沒禮貌,二是居然情急之下亂冒母語。
所幸的是,直覺告訴我是對的,他是個中國人,且與我的目的地相同,還不介意順帶我一程,最重要的,他還是
華為的。
在全球通信業(yè)發(fā)展的今天,在如此重量級的展會時,亞洲人的面孔已經不足為奇了。展會主要有三個公司組成,一個是韓國巨無霸三星,另外就是
華為、中興。
在狹窄的車廂里,我知道了這位在歐洲某國做了5年以上銷售的同車者,已經把國內家人都接到他根植的這個歐洲國家,對于
華為在當地的競爭力,顯得非常有信心。這種信心不僅來自于本土競爭對手,也來自于歐美各大同行。
“就連我們在當地的食堂,也是讓其他同行都羨慕的,在這里,我們吃得很不錯。”我之所以記住他告訴我這么一句簡單的話,是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很淡定,這種淡定在我理解為一個中國企業(yè)真的給員工帶來了滿足感和優(yōu)越感。
我之所以這時候想起這位載了我一程的同車者,是因為
華為人均薪酬支出28萬的新聞這周被曝光后遭熱議。一時間羨慕、嫉妒、恨的人都涌上來冒口水,局內局外的人懷著各種復雜的心理來看這個中國企業(yè)今天的局面。
作為一個海外收入占比超過六成的中國公司,其員工常年在海外工作和生活,當然有發(fā)展中國家,但是近幾年來,歐洲的發(fā)展已經不可小視。因此,28萬元需要折合成美元來算,4萬多美元的年收入在通信行業(yè)內到底算不算高?
在我工作的N年中,外企始終是一個帶著“高薪”光環(huán)的代名詞,盡管這兩年,公務員等類別會成為社會對于好工作的另一種標準,互聯網也開始在中國造就一批富人,但仍然不能抹殺外企那種富家小姐的姿態(tài)和格調。
終于,在通信業(yè)內,出現那么一家或者兩家民營企業(yè),以一種“高收入、國際范兒”的姿態(tài)從眾多“國際明星中”脫穎而出,這一兩家企業(yè),出現在各種國際場合,鏡頭和鎂光燈,占據最醒目的位置,受到眾人的追捧。只要你去過這些國際展會,看到烏壓壓一群歐美人追著中國企業(yè)問問題,他們重視你且尊重你,這真不是什么不愉快的感受。
如果這些公司做到了,為什么不能給他們的員工令人尊敬的酬勞呢?讓員工體面地生活即便并非任何公司第一要務,但總得排個第二、第三吧。
在深圳,市區(qū)向北,梅關高速
華為出口下,一邊是富士康,一邊是
華為。
華為大本營坂田基地就在此地,1998年,
華為在龍崗坂田圈下1.3平方公里土地,建設總部基地,到2010年,當地政府希望給
華為規(guī)劃一個21平方公里的“
華為科技城”,
華為當時表示為“被規(guī)劃”,并非公司本身計劃。
在
華為坂田這里,由于員工人數的擴張,
華為的研發(fā)大樓已經建了一幢又一幢,在這幢樓和那幢樓之間的穿梭,在這條街和那條街之間來回,主要靠車,要么自己開車,要么穿梭巴士。這里的穿梭巴士,由幾家當地居民外包,生意越做越好,老板越做越大。
盡管
華為否認“
華為科技城”的說法,但是
華為在這里的小社會,已經隨著
華為發(fā)展已然成形了。本地居民做著出租屋和飯館等各種
華為人的生意,而一撥又一撥的開發(fā)商,也在這里等著
華為人掏腰包。萬科著名的四季花城就在邊上,華燈初上歐式商業(yè)街的繁華,讓人恍然自己是在深圳一個偏僻的角落。
最后,我要謝謝載我一程的這位
華為人,他非常紳士地付清18歐元的車費。我一直在想,我是不是應該跟他各付9歐元,但下車后我迅速奔去采訪,再后來,我找不到他了?,F在,我狡詐地又想,算蹭了
華為一次車吧。